法制进校园 安全伴我行|这份青少年安全指南请收好!
发布时间:2025-09-22 21:28:22 点击:

前言
校园是成长的摇篮,却也可能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校园暴力的阴影、网络世界的陷阱、不法侵害的威胁、花样翻新的诈骗……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一、科学应对 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并非遥远的事,胡警官给我们分享了几种常见暴力情况:1.行为欺凌: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等暴力侵害人身和财产的行为。2.语言暴力: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用语言伤害他人精神。3.心理暴力:通过恐吓、歧视、排斥等方式,给他人造成严重精神影响。

当遭遇或发现校园暴力,胡警官教会学生们。首先,不要忍气吞声,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求助,沉默只会助长暴力风气。其次,科学自卫。先大声警告对方行为违法,震慑对方并吸引他人关注;若对方继续攻击,在自卫的同时呼救、寻找机会逃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二、守住底线 文明上网

胡警官谈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发布违法犯罪信息”。同时,《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也为大家划定了上网准则:善于网上学习、诚实友好交流、增强自护意识、维护网络安全、有益身心健康,不浏览不良信息、不侮辱欺诈他人、不随意约会网友、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虚拟时空。

总之,同学们要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警惕、学习法律知识,既不侵害他人,也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三、电信诈骗 认清套路

随着手机、电话手表的普及,中小学生面临的网络诈骗风险也在增加,以下常见诈骗手法要警惕:电话手表诈骗、班级群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网络追星诈骗、网上购物诈骗。

胡警官要求学生牢记“八个凡是”防骗准则:凡是免费送、要求私下交易转账、宣传“高收益”兼职、陌生人发好友请求、涉及个人信息、索要钱包、要求先付款、有不明来电短信的情况,都要提高警惕,及时与老师和家长沟通。
安全无小事,法制记心间。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好安全知识,提高防范能力,做遵纪守法、懂得自我保护的好学生,让安全伴随成长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