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视野中的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
发布时间:2022-10-25 19:31:58   点击:

在近年的高考中,有这样一种重要题型:有出题者要求考生根据已读完的诸子散文,回答问题;也有出题人要求考生根据已读完的历史散文,给出答案。在此,我们就谈谈这两类题型的异同与特点。

诸子散文

     古老的中华民族发展到春秋、战国时,在当时的历史天空中,赫然映现了一颗颗耀眼夺目的璀璨明星。这些明星以思想家、哲学家的身份,剖析社会与人生,为广大民众领航指路,用他们闪光的思想,点亮人们的心灵;以他们深邃的智慧,照耀前进的征程。此时,涌现出诸子的不同流派,造就了百家的豪壮阵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列子、孙子、吴子、韩非子、尹文子,这些各个领域的思想巨人应运而生。

     诸子的思想,在诸子立身于世时,往往并没有由其本人归纳、总结而结集面世,大多是由其弟子乃至再传弟子整理成书,流传于世的。比较著名的有:反映孔子思想的《论语》,记载孟轲言论的《孟子》,老子的《道德经》,庄周的《庄子》,晏婴的《晏子春秋》,墨翟的《墨子》,列御寇的《列子》,孙武的《孙子兵法》,吴起的《吴子兵法》,荀况的《荀子》,韩非的《韩非子》,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等等。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录过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人的作品,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选读一些适量的诸子散文,其目的之一是为了进一步较全面地了解各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学说、观念等等,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扎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吸纳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遗产,这当然是长远目标。其目的之二是为了在熟读过诸子拓展性的阅读之后,有利于顺利地破解出高考中有关诸子学说的难题。为了达成第二个目标,可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妨拿来胡适或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先秦(秦朝以前)部分,作为对诸子思想的导读。其次,选读一些有代表性的诸子思想名篇或名著原文,加以钻研。一般地说,处于中学阶段的高中生,除非特别有志于未来从事中国哲学或古代思想的研究,否则,只需在百度中点击诸子的生平事迹,即可连带读到各自对位的名家名篇。如果我们的学生中未来真有走入哲学系的学子,为了其远程成长,在此推荐一套权威专著,以免埋没了众专家的集体心血。这是一套大型丛书,名叫《中国思想家评传》,分100本出版,一本写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有思想建树、有影响力的人物。撰写者都来自各大研究院、所和国内著名大学。主编是南京大学前校长匡亚明先生。




历史散文

     在高考题型中,历史散文瞄准的靶心是史书中的人物。也就是说,先让考生阅读历史人物传记(约千字左右),然后根据史料答题。

     在我国,历史散文,源远流长。历史散文集中体现为中国传统史书的两种撰写方式,即编年体与纪传体。

编年体

     所谓编年体,就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顺序来写。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脉络清晰,逻辑分明。

     编年体的典型代表作品有:

     一,《春秋》。传为孔子著,所记载的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历史。

     二,《左传》,左丘明以春秋为纲而撰写的详尽的历史,采用编年体写作。它反映了春秋时期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在描写战争方面尤其出色,同时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左传》产生后,为这部书作注释的学者不少,最著名的是西晋名将杜预,他文武双全,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13世祖。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教授刘师培的《左传》研究,承袭了自家前辈的研究成果,卓然成为现代研究《左传》的一位大家。

     新中国成立后,对《左传》最有研究者是杨伯峻先生,他为《左传》作的注解,至今广为流传。

     三,《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纂,副主编有刘恕、刘颁、范祖禹,以及司马光之子司马康。这是奋斗18载的血汗结晶,是长达约300万字的煌煌巨作。  

     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著,仿《资治通鉴》而写,叙述了北宋的历史。

     五,《续资治通鉴》,清代官员(总督)、学者毕沅著,记录了宋、辽、金、元四朝历史,受到了近代大学者梁启超的高度评价。



纪传体

     所谓纪传体,就是以历史人物的生平为主要叙述内容,由多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构成整部纪传体史书。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一个历史人物写得很具体、很丰满。读者阅读这样的一篇篇作品,仿佛在观赏历史人物画廊。因此,这样的写作体裁有利于史学家将历史人物传记铸造成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纪传体的典型代表作品有:

     一,《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著名的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的纪传体史书起到了开山鼻祖的作用。该书记载的历史始于黄帝,止于汉武帝。

     二,《汉书》,东汉班固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反映的是西汉的历史。

     三,《后汉书》,南朝宋代官员、学者范晔著。本书讲述的是东汉的历史。

     四,《三国志》,西晋陈寿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时期一系列政治、军事人物的生平:有叱咤风云的武将,有足智多谋的文臣,有文武全才的元帅,有招贤纳士的豪杰……作者被后代史学家称赞为”良史之才”。

     需要指出的是,《后汉书》成书于《三国志》之后,因为作者范晔在世的时间晚于陈寿。而且《后汉书》的最终成书原因较为复杂:范晔以朝廷重臣身份谋反被杀,全书未能完成。后人将西晋司马彪所著有关东汉的历史置于范晔《后汉书》之后,连缀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后汉书》。


     以上四部史书被称作《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前四史》是整个《二十四史》的基础,是历代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必读史书。除《前四史》之外,在此颇值一提的有以下几部史书,其特点是作者既是史学家,更是文学家。例如:

     一,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与著名词人宋祁合著过《新唐书》,该书是继刘煦《旧唐书》以后有关唐代历史的又一巨著,是我们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留有《南唐书》。

     三,明初著名文坛领袖宋濂主编过《元史》。宋濂本人的笔法,深受汉代太史公司马迁的影响。

      四,清代王鸿绪、朱彝尊、陈维崧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们合作编纂了《明史》。

      高考的历史人物传记阅读题,大多选自《二十四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的几本小书(孔夫子旧书网可搜),可供应试考生参看:

1.张友鸾先生撰写的《史记故事选译》。

2.傅元恺先生撰写的《两汉书故事选译》。

3.孔镜清先生撰写的《三国志故事选译》。

     中国纪传体史书第一,当属《史记》;编年体史书之最,首推《资治通鉴》。两位同姓司马的一代文宗,为后世史学建树了两座难以企及的丰碑。

     历代文章的上佳选本,自古至今,影响力较大的有:

     一,梁代昭明太子的《昭明文选》(简称文选),选入了南北朝之前的历代著名文章,不仅受到后来历代国人的推崇,还受到东瀛日本学者的喜爱。至今在日本,对《昭明文选》的研究,都成了一门学问 —— 《文选学》。

     二,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合编的《古文观止》,收录从先秦到明末的优秀作品220多篇,选文公允,注释较为通俗,是迄今久盛不衰的首选古文读本,200多年来赢得读者最多。建议考生每人都收藏一套,以备通读、钻研。

     三,《古文辞类纂》,清代乾隆年间,桐城派巨擘《四库全书》副总纂姚鼐编写,是研究者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四,《经史百家杂钞》,清代曾国藩编著,李鸿章作序。收集的作品,起于先秦,止于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较好的大型选本。

     五,《历代文选》,当代人冯其庸先生、芦荻女士等人合编,分上下两册,是建国后用现代汉语作注的出色选本。

     六,《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盼遂、郭预衡先生主编。

    《古文观止》、《历代文选》、《中国历代散文选》是时下考生破解诸子散文类考题和历史散文类(包括历代人物传记)考题的利器。